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棕皮头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

药材名称小棕皮头

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

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

来源鸢尾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 f.,以根上叶基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催吐,活血祛瘀,止血,止痛,通窍,杀蛆。

跌打内伤:用其根须,量本人手指节长一段,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用其棕披毛以上部分研末,吹鼻引嚏。

疮毒生蛆:用粗根、叶研末,外敷患处。

外伤出血:用披毛、叶研末配其它药撒敷伤处。

注意本品大毒,必须慎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棕皮头

药材名称小棕皮头

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

别名小棕包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鸢尾科植物小棕皮头根、棕毛状叶柄残基。秋季采根及根上部叶柄残基和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9厘米。根数条,丛生,细长,中部膨大成椭圆形,肉质,表面土棕色。叶剑形,下端嵌迭状,千叶留有多数棕毛状的叶柄残基,叶片长10~16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末端半圆筒状,两面无毛,平行脉,稍于背面凸出。花茎由2个苞片组成的佛焰包内抽出,长10~12厘米;花浅蓝紫色:花被6数,2轮,外面3枚较大,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1厘米,外弯,内轮3枚较小,直立,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蒴果狭长,有枝。

生于山坡、草丛、石隙。分布于云南。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内服撑骨,祛瘀。外用止血,止痛,通窍。

用法用量内服:须根不能长过其本人的一节手指骨节,研末,用酒送服,每日一次。外用适量,吹鼻、敷局部。

注意本品有大毒,应慎用;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小棕皮头须根(量本人手指骨节一节长),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②治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研末,吹鼻取嚏。

③治外伤出血: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及叶,研末,配海螵蛸、苦龙胆见血飞等外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棕皮头

药材名称小棕皮头

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

英文名root of Collett Iris, Collett Iris

别名小棕包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高原鸢尾的根、叶鞘纤维、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llettii Hook. 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采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小棕皮头,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有老叶鞘残留纤维。根茎短,节不明显;根簇生,膨大略成纺锤形,肉质。叶基生,多数; 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花葶很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鞘状叶;苞片2-4,膜质,宽披针形,内含1-2朵花;花深蓝色或蓝紫色,狭漏斗状,长6-13cm,直径1.5-2.5cm,花被裂片倒披针形,花被管长4-6cm;雄蕊3,长1.5-2cm,花药淡黄色,花丝白色;子房下位,3棱形,花柱分枝3,拱曲,花瓣状。蒴果三棱状卵形,长1.5-2cm,直径1.3-1.5cm,果顶具短喙;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50-3500m的高山草地及向阳坡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通窍。主跌打肿痛;鼻塞不通;牙痛;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吹鼻引嚏。内服:每次0.1-0.3g,研末冲。

注意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禁服,服后不能再饮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蕗蕨

    药材名称蕗蕨拼音Lù Jué英文名Chestnut-brown Mecod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

  • 赤芍

    《中国药典》:赤芍药材名称赤芍拼音Chì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

  • 紫花地丁

    《中国药典》:紫花地丁药材名称紫花地丁拼音Zǐ Huā Dì Dīnɡ英文名HERBA VIOLAE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

  • 地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耳草药材名称地耳草拼音Dì ěr Cǎo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

  •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拼音Lù Tí Gēn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

  • 十字苔草

    药材名称十字苔草拼音Shí Zì Tái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十字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ex cruciata Wahle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原

  • 滇獐牙菜

    药材名称滇獐牙菜拼音Diān Zhānɡ Yá Cài别名走胆药、肝炎草、青叶胆、青鱼胆(《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滇獐牙菜的全草。秋末、冬初采集。洗

  • 水流豆

    《中药大辞典》:水流豆药材名称水流豆拼音Shuǐ Liú Dòu别名水流兵(《生草药性备要》),水罗豆、水刀豆(《广东中医》5(12):556,1960)。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

  • 风化硝

    药材名称风化硝拼音Fēnɡ Huà Xiāo来源芒硝的一种风化产品。一般以冬季制作为宜,将芒硝放入平底盆中,置于通风处吹晾,待表面产生白霜,将其刮下即得。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咸、苦,寒。功

  • 美舌藻

    药材名称美舌藻拼音Měi Shé Zǎo别名乌菜、鹧鸪菜、鲁地菜、岩头菜、蛔虫菜来源红叶藻科美舌藻属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 Ag.,以全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