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茴芹

山茴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茴芹

药材名称山茴芹

拼音Shān Huí Qín

别名拉拉柏[藏名]

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 sinensis Dunn,以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主治肠炎痢疾,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茴芹

药材名称山茴芹

拼音Shān Huí Qín

别名拉拉柏(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藏医用全草或种子)。8~9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7厘米,除花序外无毛。根粗长,密生纤维质叶鞘残留物。基生叶多数,矩圆形,长3~9厘米,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条形,长5~10毫米,宽约1毫米,边缘内折;叶柄长2~8厘米,基部具鞘。花葶多数,有时分枝;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多数,条形,长约1厘米;伞幅10~20余,长1.5~3厘米;小总苞片多数;条形,长3~5毫米;花梗多敷,长约2毫米;花白色;花瓣倒卵形,顶端2裂,基部收缩,中间凹,有内折的小舌片;萼齿明显,果期宿存,萼片反卷;子房有毛,花柱特长,与果等长或稍长。双悬果矩圆状卵形,长4~5毫米,有疏毛,先端稍收缩,果棱丝状,稍凸起。

生境分部生于山顶岩石缝中。分布辽宁山东、四川等地。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治脘腹胀满,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为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雄黄兰

    药材名称雄黄兰拼音Xiónɡ Huánɡ Lán英文名Common Crocosmia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

  • 荛花根

    药材名称荛花根拼音Ráo Huā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 (Wall.) Meissn. 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kstroemia ca

  • 青棉花藤根

    药材名称青棉花藤根拼音Qīnɡ Mián Huā Ténɡ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称》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根。原形态青棉花藤,又名:竹马、竹麻、大藤、猴头藤、纸加藤、猴

  • 苦壶卢子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子药材名称苦壶卢子拼音Kǔ Hú Lú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种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实,剖取种子,晒干。性味《纲目》:"苦,寒,有毒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天罗水

    药材名称天罗水拼音Tiān Luó Shuǐ英文名juice of Towel Gourd别名丝瓜水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芭中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

  • 驴耳朵草

    药材名称驴耳朵草别名狗舌头、狗舌头草、驴耳朵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驴耳风毛菊Saussurea glomerata Poi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外用

  • 落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葵药材名称落葵拼音Luò Kuí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来源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

  • 大麻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麻药药材名称大麻药拼音Dà Má Yào别名麻里麻、镰叶山扁豆来源为豆科扁豆属植物镰果扁豆Dolichos falcatus Klein,以根入药。深秋至早春采挖,洗净,鲜用或晒

  • 水杨枝叶

    《中药大辞典》:水杨枝叶药材名称水杨枝叶拼音Shuǐ Yánɡ Zh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种植物红皮柳的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性味《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