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巴豆叶

巴豆叶

《中药大辞典》:巴豆叶

药材名称巴豆叶

拼音Bā Dòu Yè

别名双眼龙叶(《岭南采药录》),大叶双眼龙叶(《岭南草药志))。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叶片,植物形态详"巴豆"条。

功能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恶疮,痰核。疮癣,疥癞等疾。"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蛇伤,理跌打。"

用法用量内凰研末酒冲。1~5厘;或胶囊装。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疟疾:㈠巴豆叶(研细末)一厘,胶囊装,开水送服。㈡大叶双跟龙叶五厘,尖槟六分。研末用酒冲饮。

②治跌打:巴豆叶三钱,两面针五钱,黑老虎五钱,金耳环三钱,千里马五镇,千斤拔五钱。共为末,姜、葱捣烂,和药末敷伤处。

③治寒湿下坠,下肢浮肿:巴豆叶八钱,煎水熏洗。(选方均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毒蛇咬伤:干巴豆叶研末,每次二分,冷开水冲服。(《中医方药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巴豆叶

药材名称巴豆叶

拼音Bā Dòu Yè

英文名Croton Leaf

别名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ton tiglium L.

采收和储藏:随采随用,或采后晒干用。

原形态巴豆灌木或小乔木,高2-10m。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线形,长2-4mm,早落;叶膜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枚无柄的杯状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齿尖常具小腺体,幼时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后变无毛或在下面被极少数星状毛,干时呈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长5-14cm,有时达观20cm,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也有全为雄花而无雌花的;苞片钻状,长约2mm;雄花花梗细而短,长3-4mm,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深裂,先端疏生星状毛,裂片卵形,长约2mm;花瓣5,长圆形,与花萼几等大,反卷,内面和边缘生细绵毛;雄蕊15-20,着生花盘边缘,花丝上部被柔毛,花药干时呈黑色;花盘盘状,边缘有浅缺刻;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较粗,长2-3mm;花萼5深裂,裂片长圆形,外被星状毛,长约2.5mm;无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状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个2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长圆形,有3钝角,长约2cm,近无毛或被稀疏星状毛,种子3颗,长卵形,背面稍凸,淡黄褐色,长约是1cm,宽6-7mm。花期3-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丘陵地,房屋附近常见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单叶,具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7cm宽3-7cm,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浅疏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淡,幼叶两面疏被星状毛,基部具3脉,近柄两侧各具1腺体。气微,有毒。

药理作用巴豆叶的盐水浸出液在体外试验中,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三焦;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杀虫解毒。主疟疾;痹证;跌打损伤;缠腰火丹;疮癣;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酒冲,或胶囊装,0.03-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搽。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恶疮,痰核,疮癣,疥癞等疾。

2.《南宁市药物志》:治蛇伤,理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灰钉

    药材名称灰钉拼音Huī Dì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鬼笔状钉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ttarraea phalloides(Dicks.Per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去杂质、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石豆瓣

    药材名称石豆瓣拼音Shí Dòu Bàn别名小万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安龙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tsiangii Fro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木姜子叶

    《中药大辞典》:木姜子叶药材名称木姜子叶拼音Mù Jiānɡ Zǐ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樟科植物木姜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湖南药物志》:"治痧症,水肿,无名肿毒,鸡屎

  • 黄花堇菜

    《中药大辞典》:黄花堇菜药材名称黄花堇菜拼音Huánɡ Huā Jǐn Cài别名土细辛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灰叶堇菜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蔓生草本,稍

  •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药材名称苦竹沥拼音Kǔ Zhú Lì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制法详"竹沥"条。功能主治清火消痰,明目

  • 白屈菜根

    《中药大辞典》:白屈菜根药材名称白屈菜根拼音Bái Qū Cài Gēn别名小人血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根。夏季采挖,阴干用。性味味苦涩,性

  • 大地柏枝

    药材名称大地柏枝别名长江蹄盖蕨、山柏、散柏枝来源蕨类蹄盖蕨科长江蹄盖蕨Athyrium iseanum Rosen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性味苦,凉。功能

  • 牛戳口

    药材名称牛戳口拼音Niú Chuō Kǒu别名老牛锉、千针草、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