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杉叶藻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秦扯[藏名]

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

性味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镇咳,舒肝,凉血止血,养阴生津,透骨蒸。主治高热烦渴,结核咳嗽,痨热骨蒸,两胁疼痛,肠胃炎等。茎、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配方用,2~4钱。茎、叶外用研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当布噶日(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杉叶藻科植物杉叶藻全草。6~9月采收。

原形态水生草本,高10~60厘米,具根状茎,植株上部常露出水面。茎直立,不分枝。叶轮生,4~12片1轮,条形,不分裂,长1~1.8厘米,宽0.2厘米,略弯曲或伸直,生于水中的较长而脆。花小,通常两性,较少单性,无花梗,单生于叶腋;无花被;雄蕊1,生于子房上,略偏一侧:子房下位,椭圆状。核果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浅水或河旁水草地上。分布东北、两北、华北北部和西南。

性味苦,微甘,凉。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苦。"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微甘,凉。"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肾、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生津养液。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蒸。治肺结核咳嗽,两胁疼痛,痨热骨蒸。"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治高热烦渴,肠胃发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治外伤出血:杉叶藻茎叶,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鸡子壳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药材名称鸡子壳拼音Jī Zǐ Ké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

  • 牛奶菜

    药材名称牛奶菜别名三百银、婆婆针线包、白杜仲、中叶杜仲来源萝藦科牛奶菜Marsdenia sinensis Hemsl.,以全株、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全株:壮筋

  • 天泡子

    《中药大辞典》:天泡子药材名称天泡子拼音Tiān Pào Zǐ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

  • 海杧果

    药材名称海杧果拼音Hǎi Mánɡ Guǒ别名黄金茄、牛心荔、牛心茄、山杧果来源夹竹桃科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以树液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化学成分核仁含氢氰酸

  • 錾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錾菜药材名称錾菜拼音Zàn Cài别名白花益母草、山玉米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錾菜Leonurus pseudo-macranthus Kitag.,以全草入药

  • 莲须

    《中国药典》:莲须药材名称莲须拼音Lián Xū英文名STAMEN NELUMBINIS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

  • 龙舌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箭药材名称龙舌箭拼音Lónɡ Shé Jiàn别名绿花杓兰、金龙七来源兰科龙舌箭Cypripedium henryi Rolfe,以根入药。生境分

  • 水鬼蕉叶

    药材名称水鬼蕉叶拼音Shuǐ Guǐ Jiāo Yè别名引水蕉、郁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数枚,集生基部,抱茎;剑形,长45~7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

  • 鸢翅骨

    《中药大辞典》:鸢翅骨药材名称鸢翅骨拼音Yuān Chì Gǔ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翅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小儿齁咳累,鸢翅骨,刮灰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