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杜鹃花叶

杜鹃花叶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叶

药材名称杜鹃花叶

拼音Dù Juān Huā Yè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杜鹃嫩叶

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杜鹃花醇0.012%和杜鹃花醇甙0.4%。叶中还含能果酸0.6%和梫木毒素。

性味酸,平。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酸辛。"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酸,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痈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

①《分类草药性》:"洗风火疮。"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血。"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浴。

复方①治指疔,各种阳性肿毒:新鲜杜鹃的枝头嫩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一日换药两次。止痛消肿,未化脓时,可使消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眼外伤红肿:杜鹃花嫩叶捣烂,加人乳,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杜鹃花鲜叶捣烂,外敷伤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对口疮:杜鹃鲜叶和侧柏叶等量捣烂,调鸡蛋清或蜜,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⑤治荨麻疹:杜鹃鲜叶煎汤洗浴。(《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迎山红干叶研粉,制成1:1酊剂,每服10~20毫升,每日2次。治疗1000余人,近期有效率达80%。以镇咳、祛痰的效果较显着,痰稠者容易咳出。亦曾用于普通感冒所致之咳嗽,作为一般上咳糖浆应用。副作用较少,如每日用量超过生药3~4两时,则可产生头昏、恶心,岖吐、心跳变慢等现象,多数在停药后即可消失,无任何后遗症。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杜鹃花叶

药材名称杜鹃花叶

拼音Dù Juān Huā Yè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或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甙(matteucinin)[3],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和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5]。

药理作用参见“闹羊花”条。

性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化痰止咳。主痈肿疮毒;荨麻疹;外伤出血;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洗风火疮。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报春花

    药材名称大报春花别名水白菜、报春花、大癞痢来源报春花科大报春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 var. polyphylla (Franch.) W. W. Smith,以

  • 白背三七

    《中药大辞典》:白背三七药材名称白背三七拼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

  • 糙壳菱蟹

    药材名称糙壳菱蟹拼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 朴树皮

    《中药大辞典》:朴树皮药材名称朴树皮拼音Pò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

  • 野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海棠药材名称野海棠拼音Yě Hǎi Tánɡ别名金石榴、山糖浆、野靛、大山落苏、活血藤、白矮茶、大号狗卵、老鼠柴、活血丹、落地山落乌、水杨树、高脚山茄来源野牡丹科野海棠

  • 百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药材名称百味参拼音Bǎi Wèi Shēn别名小棕皮来源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

  • 草蜘蛛

    《中药大辞典》:草蜘蛛药材名称草蜘蛛拼音Cǎo Zhī Zhū别名花蜘蛛(《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草蛛科动物草蛛的全虫。原形态草蛛,又名:迷路漏斗草蛛。体椭圆形,雄蛛体长约8毫米,雌蛛

  • 大叶樱叶

    药材名称大叶樱叶拼音Dà Yè Y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叶桂樱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nurocerasus spinulosa(Sieb.et Zucc.)Schneid.[

  • 蒙自木蓝

    《中药大辞典》:蒙自木蓝药材名称蒙自木蓝拼音Ménɡ Zì Mù Lán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蒙自木蓝的根。夏、秋

  • 红茴香根

    《中药大辞典》:红茴香根药材名称红茴香根拼音Hónɡ Huí Xiānɡ Gēn别名老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八角脚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