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榛子

榛子

《中药大辞典》:榛子

药材名称榛子

拼音Zhēn Zi

别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种仁。果实成熟后极易脱落,应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原形态榛(《诗经》)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锐尖头,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密生细毛;托叶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先叶开放;雄花成菜荑花序,圆柱形,长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个,苞有细毛,先端尖,鲜紫褐色,雄蕊8,药黄色;雌花2~6个簇生枝端,开花时包在鳞芽内,仅有花柱外露,花柱2个,红色。小坚果近球形,径约0.7~1.5厘米,淡褐色,总苞叶状或钟状,由(1~)2个苞片形成,边缘浅裂,裂片几全缘,有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本品变种川榛的种仁同等入药,川樟的主要特征为叶先端不若正种那样平截,有时圆,从中生出或长或短的渐尖,上面有短柔毛,下面无毛或近无毛;总苞裂片常有齿牙。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生境分部生山地阴坡丛林间。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果仁含碳水化物16.5%,蛋白质16.2~18%,脂肪50.6~77%,灰分3.5%。果实含淀粉15%。叶含鞣质5.95~14.58%。

性味甘,平。

①《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调中,开胃,明目。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

②《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③《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

复方治病后体虚,食少疲乏:榛子二两,山药一两,党参四钱,陈皮三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榛子

药材名称榛子

拼音Zhēn Zi

别名槌子、山反栗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1.《开宝本草》:榛子,生辽东山谷。树高丈许,子如小栗,行军食之当粮,中士亦有。郑注《礼记》云,榛似栗而小,关中廊坊甚多。

2.《本草图经》:桂阳有榛而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人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也。

3.《纲目》:榛树,低小如荆,丛生。冬末开花如栎花,成条下垂,长二、三寸;二月生叶,如初生樱桃叶,多皱纹而有细齿及尖;其实作苞,三五相粘,一苞一实,实如栎实,下壮上锐,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川榛、毛榛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2.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rchue-nensis Franch.3.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原形态1.灌木或小乔木,高1-7m。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小枝黄褐色,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叶柄长1-2cm;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没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cm,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果苞针形,具细条棱,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几全缘;果序梗长约1.5cm,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mm,微扁,密被细绒毛,先端密被粗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2.本变种与榛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花期3-4月,果期10月。

3.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灌木;叶的边缘具粗锯齿,中部以上浅裂,基部两侧近于对称;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被黄色刚毛并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短柔毛,上部浅裂。坚果先端具小突尖,外被白色绒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地阴坡灌丛中。

2.生于海拔200-2500m山地林中。

3.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果仁含碳水化物16.5%,蛋白质16.2-18%,脂肪50.6-77%,灰分3.5%。另含16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arginine)含量最高,其次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酪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

复方治病后体虚,食少疲乏: 榛子二两,山药一两,党参四钱,陈皮三钱。水煎服。 (《宁夏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

2.《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3.《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 ,令人不饥,健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大黄

    《中国药典》:大黄药材名称大黄拼音Dài Huánɡ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RHEI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

  • 紫杜鹃

    《中药大辞典》:紫杜鹃药材名称紫杜鹃拼音Zǐ Dù Juān别名土牡丹花、岭南杜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省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紫花杜鹃的花、叶和嫩枝或

  • 麻皮

    《中药大辞典》:麻皮药材名称麻皮拼音Má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茎皮部的纤维。性味《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损

  • 石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蒜药材名称石蒜拼音Shí Suàn别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龙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来源为石蒜科石蒜属植物石蒜Lycoris ra

  • 赤胫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药材名称赤胫散拼音Chì Jìnɡ Sàn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

  • 柳叶菜根

    药材名称柳叶菜根拼音Liǔ Yè Cài Gēn英文名Epilobium hirsutum L.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采

  • 红枫荷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枫荷药材名称红枫荷别名红山梅、半枫荷、红半枫荷、脱皮半枫荷、白乳半枫荷、红根木、胭脂木来源桑科红枫荷Artocarpus styracifolius Pierre,以根入药。生境

  • 三叶委陵菜根

    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根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 Gēn别名山峰子根(《贵州草药》)。出处《浙江即常用草药》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根。4~10月采挖。

  • 脐带

    《全国中草药汇编》:脐带药材名称脐带拼音Qí Dài别名坎炁来源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微咸,温。用法用量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