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榔皮

白榔皮

药材名称白榔皮

拼音Bái Lánɡ Pí

别名色告白、榔皮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绒毛苹婆的树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割破树皮,流出汁液,凝固后取下。

原形态绒毛苹婆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时痕,幼时被褐色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6cm,被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cm;叶掌状3-7裂,基部广心形,长17-22cm,宽与长几相等;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cm,宽约8cm,叶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被密集黄褐色星状茸毛。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茸毛;花黄色;萼阔钟状,长约1cm,5裂,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裂片披针形,先端急尖,长约6mm,外展;雄花的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10个;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花柱向下弯曲,被毛。蓇葖果长椭圆形,长3-5cm,先端略有短喙,内外均密被锈色长茸毛。种子长圆形,黑色。花期2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化学成分树胶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缬氨酸(va-l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及苏氨酸(threonine)。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接骨。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兰石草果

    《中药大辞典》:兰石草果药材名称兰石草果拼音Lán Shí Cǎo Guǒ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兰石草的果实。9~10月采摘。功能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

  • 牛鼻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药材名称牛鼻栓拼音Niú Bí Shuān别名千斤力来源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

  • 柳叶见血飞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叶见血飞药材名称柳叶见血飞别名见血飞、见血愁、大舒筋活血、辣药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五叶铁线莲Clematis quinquefoliolata Hutch.,以根入药。四季可采

  • 高山紫菀

    药材名称高山紫菀拼音Gāo Shān Zǐ Wǎn英文名root of Alpine Aster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 伞花马钱

    药材名称伞花马钱别名牛目椒、牛目周来源马钱科伞花马钱Strychnos umbellata (Lour.) 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岛。性味苦、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湿。主治风湿

  • 楮头红

    《中药大辞典》:楮头红药材名称楮头红拼音Chǔ Tóu Hó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

  •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药材名称走游草拼音Zǒu Yóu Cǎo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

  • 蒌叶

    药材名称蒌叶别名蒟酱、青蒟、芦子、大芦子、槟榔蒟、槟榔蒌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蒌叶Piper betle L.,以全株或茎、叶入药。全株及茎叶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辛、微甘,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

  • 鳙鱼

    《中药大辞典》:鳙鱼药材名称鳙鱼拼音Yōnɡ Yú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

  • 箭杆杨

    药材名称箭杆杨拼音Jiàn Gǎn Yánɡ别名钻天杨、白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nigra L var. thevestina(D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