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花叶九节木

花叶九节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九节木

药材名称花叶九节木

拼音Huā Yè Jiǔ Jié Mù

别名牙齿硬

来源茜草花叶九节木Psychotria calocarpa Kurz,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镇静,镇痛。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咳嗽,癫痫,肾炎,膀胱炎,风湿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花叶九节木

药材名称花叶九节木

拼音Huā Yè Jiǔ Jié Mù

别名驳骨草小功劳、百样化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毛九节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ychotria siamica (Craib) Hut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毛九节 矮小常绿灌木,高约1m。茎黄褐色,密被毛,节上有明显的托叶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被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cm,背肋和边缘被暗红色长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0cm,宽2.5-4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叶脉在叶缘以内网结,下面稍突起,被毛。聚伞花序顶生,多花;总花梗很短;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裂片披针形,内面无毛,外面密被毛;花冠长约5-6mm,仅喉部有白色长毛。核果椭圆状至倒卵状,长约7mm,红色,被毛,于时现直棱。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及山坡下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散瘀止血。主感冒;咳嗽;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包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无花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无花果药材名称无花果拼音Wú Huā Guǒ别名文先果、奶浆果、树地瓜、映日果、明目果、密果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的果实,其根及叶也入药。

  • 寄生黄

    《中药大辞典》:寄生黄药材名称寄生黄拼音Jì Shēnɡ Huánɡ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蛇菇科植物筒鞘蛇菇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无叶绿素,高5~15厘米。根

  • 牛肺

    《中药大辞典》:牛肺药材名称牛肺拼音Niú Fè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肺。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补肺。"②《本草蒙筌》:"止咳

  • 野猪胆草

    药材名称野猪胆草别名马料草、白石笋、山葱来源兰科野猪胆草Liparis bicallosa (Don) Schlec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主治风火

  • 菰米

    《中药大辞典》:菰米药材名称菰米拼音Gū Mǐ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

  • 鸟不宿

    药材名称鸟不宿拼音Niǎo Bú Sù别名鸟不踏、刺根白皮(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停(《周益生家宝方》),老虎草、昏树(《纲目拾遗》)。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

  • 多穗蓼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药材名称多穗蓼拼音Duō Suì Liǎo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6~10月采收。原形态草本,高100~1

  • 野木鱼

    药材名称野木鱼拼音Yě Mù Yú别名野芋、岩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曲苞芋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natanthus pumilus(D.Don)Engl.et Krause[Cala

  • 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蜀葵花药材名称蜀葵花拼音Shǔ Kuí Huā别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

  • 海浮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浮石药材名称海浮石拼音Hǎi Fú Shí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