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茵陈

茵陈

《中国药典》:茵陈

药材名称茵陈

拼音Yīn Chén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茵陈

药材名称茵陈

拼音Yīn Chén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

备注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南天竹叶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叶药材名称南天竹叶拼音Nán Tiān Zhú Yè别名南竹叶(《百草镜》),天竹叶(《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

  • 小败火草

    《中药大辞典》:小败火草药材名称小败火草拼音Xiǎo Bài Huǒ Cǎo别名贡布区敦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爪哇婆婆纳的全草。6~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全

  • 粗榧枝叶

    药材名称粗榧枝叶拼音Cū Fěi Zhī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

  • 茯神

    《全国中草药汇编》:茯神药材名称茯神拼音Fú Shén别名茯神木来源茯神:茯苓菌核中间(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细松木心者的部份。多切成薄方块,坚实。茯神木:为茯神中的木心。多为弯曲不直

  • 野洋参

    《中药大辞典》:野洋参药材名称野洋参拼音Yě Yánɡ Sh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夏初采收。原形态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白色,

  • 小蓝花地丁

    药材名称小蓝花地丁拼音Xiǎo Lán Huā Dì Dīnɡ别名紫花地丁、蓝花地丁、大冠远志、小丁香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var.

  • 绣球防风根

    《中药大辞典》:绣球防风根药材名称绣球防风根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绣球

  • 毛冬瓜叶

    药材名称毛冬瓜叶拼音Máo Dōnɡ Guā Yè别名毛花杨桃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Benth.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 er

  • 地骨皮

    《中国药典》:地骨皮药材名称地骨皮拼音Dì Gǔ Pí英文名CORTEX LYCII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

  • 金钱草

    《中国药典》:金钱草药材名称金钱草拼音Jīn Qián Cǎo英文名HERBA LYSIMACHIAE别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寸骨七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