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葛仙米

葛仙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葛仙米

药材名称葛仙米

拼音Gě Xiān Mǐ

别名地软、地木耳、地耳

来源藻类蓝藻纲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以全植物入药。夏秋雨后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可食。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用于夜盲症,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葛仙米

药材名称葛仙米

拼音Gě Xiān Mǐ

别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野菜博录》),天仙菜、天仙米(《纲目拾遗》),地软、地木耳(《陕西中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藻体。夏、秋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外被透明的胶质物,集成片状,与木耳相似;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褐色。

生境分部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分布我国西南及西北各地。

性味甘淡,寒。

①《纲目拾遗》:"性寒,味甘爽。"

②《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伤。

①《药性考》:"清神解热,痰火能疗。"

②《纲目拾遗》:"解热,清膈,利肠胃。"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收敛,益气明目。治汤火伤,夜盲症。"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目赤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复方①治夜盲症:地软二两,当菜常食。(《陕西中草药》)

②治汤火伤:地软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葛仙米

药材名称葛仙米

拼音Gě Xiān Mǐ

英文名nostoc

别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地踏菜、天仙菜、天仙米、地软、地衣、地木耳、地皮菜、地捡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勾漏草泽间。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可作羹入馔,味甚鲜。原非谷属,而以象形,故称米尔。

2.《纲目拾遗》: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干则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真味。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然形质甚

来源药材基源:为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或其同属植物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stoc commune Vauch.[Stratonostoc commune(Vauch.)Flenk.]

采收和储藏:夏、秋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外被透明的胶质物,集成片状,与木耳相似;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夏、秋季雨后潮湿草地或湿水滩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形似木耳。质坚固,外被透明的胶质物。干后卷缩,呈灰褐色,易碎裂,鲜品蓝绿色。具青草气,味淡。

显微鉴别 藻丝体由念珠状单列有异形胞的藻丝组成,藻丝细胞短桶形或近球形,多数长较宽小,长约5μm,异形胞近球形,直径约7μm。繁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等大,极罕见,外壁平滑无色。

化学成分含肌红蛋白(myoglobin),β-胡萝卜素(β-carpteme),海胆烯酮(echinenone),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磷脂,甾醇(sterol)及其葡萄糖甙、香树脂醇类(amyrin),蛋白质 (protein),铁,钙和维生素(vitamin)C等。

性味甘;淡;凉;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火伤;久痢;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注意《纲目拾遗》:“不宜多食”。

复方①治夜盲症: 地软二两, 当菜常食。 (《陕西中草药》)②治汤火伤: 地钦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 (《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药性考》:清神解热,痰火能疗。

2.《纲目拾遗》:解热,清膈,利肠胃。

3.《陕西中草药》:清热收敛,益气明目。治汤火伤,夜盲症。

4. 江西《草药手册》:治目赤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黑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乳菇药材名称黑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安徽。性味淡,温。功能主

  • 白脂麻

    药材名称白脂麻拼音Bái Zhī Má别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纲目》)。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

  • 蝗虫

    药材名称蝗虫拼音Huánɡ Chó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功能主治

  • 黄蜀葵子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子药材名称黄蜀葵子拼音Huánɡ Shǔ Kuí Zǐ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性味甘,寒,滑。①《纲目》:"

  • 赤沙糖

    《中药大辞典》:赤沙糖药材名称赤沙糖拼音Chì Shā Tánɡ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出

  • 吴茱萸根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根药材名称吴茱萸根拼音Wú Zhū Yú Gēn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9~10月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吴茱萸&quo

  • 地骷髅

    《中药大辞典》:地骷髅药材名称地骷髅拼音Dì Kū Lóu别名仙人骨(《博济方》),老萝卜头(《分类草药性》),老人头(《天宝本草》),地枯萝(《现代实用中药》),气萝卜(《江苏植

  • 常山

    《中国药典》:常山药材名称常山拼音Chánɡ Shān英文名RADIX DICHROAE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

  • 大画眉草

    药材名称大画眉草拼音Dà Huà Méi Cǎo别名星星草、西连画眉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画眉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agrostis cilianensis(All.)Link e

  • 三叶排草

    药材名称三叶排草拼音Sān Yè Pái Cǎo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来源报春花科三叶排草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