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麻根

麻根

《中药大辞典》:麻根

药材名称麻根

拼音Má Gēn

别名麻青根(《药性论》)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

功能主治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

①陶弘景:"麻根汁煮饮之,主瘀血、石淋。"

②《唐本草》:"主产难,胞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复方①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肘后方》)

②令易产:大麻根三茎,水产升,煎取半升,顿服,衣不下,服之亦下。(《新续十全方》)

③治踠折骨痛不可忍:大麻根及叶捣取汁一升饮之。非时即煮干麻汁服亦同。亦主挝打瘀血,心腹满,气短。(《独行方》)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麻根捣汁,治产难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熟守也。并治淋下血不止。"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根

药材名称麻根

拼音Má Gēn

别名麻青根、大麻根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bis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大麻碱(cannabisativine)[1],脱水大麻碱(anhyrocannabisativine)[2],胆碱(choline),神经碱(neurine)[3],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葛缕酮(carvone),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麻环醚萜酚(cannabiglendol)[5]。还含有多种脂肪酸及5α-麦角甾-3-酮(5α-ergostan-3-one),5α-豆甾-3-酮(5α-stigmastan-3-one),菜油甾醇(campesteol),豆甾醇(stigmasterol),5β-豆甾-22-烯-3-酮(5α-stigmast-22-en-3-one)[6],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菜油甾-4-烯-3-酮(campest-4-en-3-one),豆甾-4,22-二烯-3-酮(stigmast-4,22-dien-3-one),豆甾-5-烯-3β-醇-7-酮(stigmast-5-en-3β-ol-7-one),菜油甾-5-烯-3β-醇-7-酮(campest-5-en-3β-ol-7-one),豆甾-5,22-烯-3β-醇-7-酮(stigmast-5,22-dien-3β-ol-7-one)[7]。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瘀;止血;利尿。主跌打损伤;难产;胞衣不下;血崩;淋证;带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9-15g。

复方①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时后方》)②令易产:大麻根三茎,水一升,煎取半升,顿服。衣不下,服之亦下。(《新续十全方》)③治骨折骨痛不可忍:大麻根及叶捣取汁一升饮之。非时即煮干麻汁服亦同。亦主挝打瘀血,心腹满、气短。(《独行方》)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麻根捣什,治产难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熟守也。并治淋下血不止。

2.陶弘景:麻根汁煮饮之,主瘀血、石淋。

3.《唐本草》:主产难,胞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台湾牛奶菜

    药材名称台湾牛奶菜拼音Tái Wān Niú Nǎi Cài英文名root of Taiwan Condorvine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的全株。拉丁植

  • 脱力草

    药材名称脱力草拼音Tuō Lì Cǎo别名野蚊子草(《苏南种子植物》),苍蝇花(《中药志》),水白参、白花壹瓶、小叶鲤鱼胆、瞿麦沙参、八月白、白花瞿麦、小仙桃草、白葫芦、蛇王草(《浙江民间常

  • 定经草

    药材名称定经草拼音Dìnɡ Jīnɡ Cǎo别名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广西药植名录》),惊风榴、四角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蒴母草的全草。1~10月间采。

  • 多蒴曲尾藓

    药材名称多蒴曲尾藓拼音Duō Shuò Qǔ Wěi Xiǎn别名大曲尾藓来源药材基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多蒴曲尾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um majus Turn.[D.scopar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

  • 兔脑

    《中药大辞典》:兔脑药材名称兔脑拼音Tù N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脑。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本草经疏》:"温。"功

  • 紫杜鹃

    《中药大辞典》:紫杜鹃药材名称紫杜鹃拼音Zǐ Dù Juān别名土牡丹花、岭南杜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省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紫花杜鹃的花、叶和嫩枝或

  • 芸苔

    药材名称芸苔拼音Yún Tái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 秤砣梨

    《全国中草药汇编》:秤砣梨药材名称秤砣梨拼音Chènɡ Tuó Lí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革叶猕猴桃Actinidia coriacea (Finet et Gagne

  • 土密树

    药材名称土密树别名土知母、补脑根、逼迫子、补锅树来源大戟科土密树Bridelia monoica (Lour.) Merr.,以根皮、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