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苓散

参苓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酸枣仁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藿香叶1两,丁香枝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逆,干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4两(蒸),莲肉8两(去心),薏苡仁6两(炒),甘草(炙去皮)2两,芡实粉5两,砂仁5钱(炒),白扁豆4两,桔梗(白者)1两。

制法上为末,欲留久,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养胃气。主

用法用量方能久贮。每服2钱,米汤或枣汤调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麻黄1钱,甘草(炙)1钱,款冬花1钱,小半夏(汤浸11次)半钱,葶苈半钱,马兜铃3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桑皮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黄(炒)3分,陈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两(以冷水浸令软,薄切,湿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九: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术1分,黄芩半两,干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吹着,浑身壮热,头疼面赤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5分,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煎至4分。通口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医统》卷八十八: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分,白术2分,猪苓2分,泽泻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钱,木通2钱。

功能主治小儿受湿,身痛面浮,发热恶风,多汗作呕,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入灯心10茎,车前子1撮,水煎,食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白附子(炮)1分,羌活1分,甘草(炙)1分,芍药1分,白术(水煮)1分,犀角屑半分,京芎半分,藿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通惊气。主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1盏,用少金、银同薄荷3叶煎至3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

普济方》卷三七○: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茯神1钱,麻黄(去节)半两,白术2钱,干葛1钱半,白芍药1钱,升麻1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镇心,化痰涎。主小儿患惊风,伤寒咳嗽,身热胸膈下不快,睡卧不安,或疹痘不能匀遍。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5分盏,薄荷1叶,同煮3分服。

如热盛,再与青金丹、桃柳条7寸,煮汤下。微利相间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两,茯苓1两,白术20两(锉细),桔梗10两(去芦),橘红6两,香白芷3两,芍药1两,当归2两(去芦头),川芎1两半,半夏1两(汤泡7遍),厚朴2两(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两,秋冬4两,枳壳4两(麸炒令黄,同桂舂为末),干姜春夏1两半,秋冬2两,麻黄(去根节),春夏2两,秋冬3两,甘草3两。

制法上各净洗焙干,除芎、桂、枳壳别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为度,不可令焦,须搅匀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尘土,入前枳壳,官桂,川芎和匀,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百节疼,一切虚劳气痰。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葱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

《卫生总微》卷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1分,茯苓1分,白附子1分,羌活(去芦)1分,白术1分,肉桂1钱,犀角(镑屑)1钱,藿香(去土)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冷,脾胃不调,一切吐泻。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金银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卫生总微》卷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忽作惊状,目上视,手足强,未可取惊药,宜先与此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腹温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山药半两,干草半两,麦门冬半两,黑附子(炮,净)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莲子心1钱,木香(不见火)1钱,藿香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紫苏米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川芎1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青皮(去白)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因积成疳,久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3-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茯苓(去皮)1分,紫苏子1分,甘草(炙)1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养气安神,益胃。主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钱,浓煎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医统》卷五十一: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酸枣仁(炒,去衣)、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远米饮调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加减六味丸

    《医学心悟》卷四:加减六味丸药方名称加减六味丸处方大熟地(九蒸九晒)大生地(酒洗)各90克山药(乳蒸)茯苓(乳蒸)丹皮(酒蒸)各45克泽泻(盐水蒸)30克当归(酒蒸)白芍(酒炒)柏子仁(去壳,隔纸炒)

  • 马鞭草敷方

    药方名称马鞭草敷方处方马鞭草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蠷螋尿疮。用法用量敷疮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 解毒生化丹

    药方名称解毒生化丹处方金银花1两,生杭芍6钱,粉甘草3钱,三七2钱(捣细),鸭蛋子(去皮,拣成实者)60粒。功能主治化腐生肌。主痢久郁热生毒,肠中腐烂,时时切疼,后重,所下多似烂炙,具有腐败之臭。用法

  • 救肝败毒至圣丹

    《石室秘录》卷四:救肝败毒至圣丹药方名称救肝败毒至圣丹处方白芍当归各15克 炒栀子9克 生甘草9克金银花27克(煎取汁400毫升)功能主治治肝痈。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煎取800毫升,分400毫升泡前

  • 疳积饼

    药方名称疳积饼处方青皮(去瓤)5钱,陈皮5钱,山楂肉5钱,神曲(炒)5钱,麦芽(炒)5钱,砂仁(炒)4钱,白术(去芦)6钱,三棱(煨)5钱,莪术(煨)5钱,木香5钱,槟榔4钱,甘草(炙)4钱,小茴(炒

  • 产后调理方

    药方名称产后调理方处方当归身9克川芎4.5克 生地6克赤芍药4.5克 元胡(醋制)6克牛膝15克蒲黄4.5克干姜(炒黑)2.1克肉桂(火盛者及夏月勿用)2.1克山楂肉9克五灵脂(醋炒,去沙)3克桃仁(

  • 姜液膏

    药方名称姜液膏处方生姜母1块。功能主治眼风痒,冷泪,烂眩有虫。用法用量用银簪插入即拔出,点眼头尾。摘录《直指》卷二十

  • 补损丹

    药方名称补损丹处方当归1两5钱,川芎1两5钱,赤芍药1两5钱,生苄1两5钱,白芍药1两5钱,牛膝1两5钱,续断1两5钱,白芷1两5钱,杜仲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羌活1两5钱,独活1

  • 杜煎鹿角胶

    药方名称杜煎鹿角胶处方鹿角50两,黄精8两,熟地8两,杞子4两,樱子4两,天冬4两,麦冬2两,牛膝2两,楮实2两,菟丝子2两,桂圆肉2两。功能主治四肢酸痛,头晕眼花,崩带遗精,一切元阳虚损劳伤。用法用

  • 十华散

    药方名称十华散处方五加皮、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各六两。桔梗、羌活、[黄芪]、肉桂(去粗皮)、苍术(去皮.炒),各八两八钱。附子六两,大川乌三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丈夫五劳七伤,浑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