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方名称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将柴胡金银花连翘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水牛角加水先煎煮3小时后,再与蒸馏后的药渣及黄芩等四味加水共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止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90~95℃),浓缩液再与挥发油合并,加入矫味剂,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再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2.5~5ml,一岁至三岁一次5~10ml,三岁至七岁一次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注意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可酌情增加剂量。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大萝皂丸

    《医学入门》卷七:大萝皂丸药方名称大萝皂丸处方南星半夏杏仁瓜蒌仁香附青黛陈皮各15克 萝卜子60克 皂角(烧灰)30克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气喘,痰喘,风痰,食痰,酒痰。用

  • 交藤丸

    《中藏经》卷下:交藤丸药方名称交藤丸处方交藤根1斤(紫色者,河水浸7日,竹刀刮去皮,晒干),茯苓5两,牛膝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纸袋盛之。功能主治驻颜长算,祛百疾,久服延寿。主用法用

  • 麋角既济丸

    药方名称麋角既济丸处方麋角1具(净水浸三日,刮去粗皮,镑为屑,盛在瓮瓶内,以牛乳浸一日,乳耗更添,直候不耗;于角屑上乳深二指以来,用大麦,只看瓶器大小,临时安顿甑内,约厚10厘米,上置瓶,更用大麦周延

  • 调经愈痛散

    药方名称调经愈痛散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莲术、升麻、香附、木香、黄连、黄芩、延胡索、砂仁。功能主治经行作痛。用法用量姜煎服。摘录《女科指南》

  • 火焰散

    药方名称火焰散处方舶上硫黄1两,黑附子(去皮,生用)1两,新腊茶1两。制法上为细末,先用好酒1升调药,分大新碗五口中,于火上摊荡令干,合于瓦上,每一碗下烧熟艾一拳大,以瓦搘起,无令火着,直至烟尽,冷即

  • 椒苄丸

    药方名称椒苄丸处方熟地黄(切,焙干)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生地黄(切,焙干)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目昏多泪。用法用量每次50丸,空腹时用盐米饮送下。摘录《审视瑶函》

  • 防己黄芪汤

    药方名称防己黄芪汤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炮制右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

  • 麻黄煎

    药方名称麻黄煎处方麻黄4两,茯苓4两,防风5两,泽漆5两,白术5两,杏仁1升,大戟1升,清酒1升,黄耆3两,猪苓3两,泽泻4两,独活8两,大豆2升(水7升,煮取1升)。功能主治利小便。主风水,通身肿欲

  • 白珏膏

    药方名称白珏膏处方银粉2两,密陀僧2两,黄蜡2两,乳香(去油)5钱,没药(去油)5钱,象皮5钱,白蜡5钱,轻粉4钱。制法除黄白蜡不研,余俱各为细末听用。以真桐油1斤,放锅内熬滚去沫,油清入密忙僧末搅匀

  • 蠲痛无忧散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蠲痛无忧散药方名称蠲痛无忧散处方番木鳖(香油煠浮)当归(酒洗)甘草(生)各60克麻黄90克穿山甲(陈土炒)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草乌(姜汁煮)苍术(米泔水浸,炒)半夏(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