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干姜丸

干姜丸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为丸,如小豆大,晒干。每服60-70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厚薄匀调,先煮1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匙抄取,及暖吞之,日3夜1。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

《圣惠》卷四十八: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千金翼》卷五: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半,芎?2两,芍药2两,前胡(熬)1两,干地黄(熬)1两,桃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两,茯苓1两,人参3两,当归3两,杏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合,朴消1合,蜀椒(汗)1合,蛴螬(熬)1合,(庶虫)虫(熬)1合,虻虫(去翅足,熬)1合,水蛭1合(熬)。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瘕结胁肋下。

用法用量食前以饮服3丸。可增至10丸。

摘录《千金翼》卷五

《千金翼》卷十九: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0两,赤石脂6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不拘时候。稍加至30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圣惠》卷四十二: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柑子皮3分(汤浸,去白瓤),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逆,多唾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二: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2分(炮裂,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巴豆3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霍乱。心腹痛,气短急,四体闷,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粥饮送下。须臾更以热茶投之。当吐利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二

《千金》卷四: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芎?1两,茯苓1两,消石1两,杏仁1两,水蛭1两,虻虫1两,桃仁1两,蛴螬1两,(庶虫)虫1两,柴胡2两,芍药2两,人参2两,大黄2两,蜀椒2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饮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姜丸虽本《玉函》抵当丸,兼《金匮》下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等法,而药味兼护,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药虽峻猛而用法最缓。虻、蛭、(庶虫)、螬攻血之专剂,济以消、黄、椒、姜,和以芎、归、芍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热互击之威;助以人参壮诸药力,续续循搜,为破干血之良法。盖入伏之瘀,在人身中与元气混成一片,虽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药缓攻,法克有济。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间用酒煎以行经络。汤则藉为前导,继之以丸可也。

摘录《千金》卷四

《圣惠》卷四十九: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葛根1两(锉),白术2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痃水不消,两胁胀满,时复呕吐,腹中如水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五十: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半两,射干1两,马蔺子1两(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细辛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忧恚气滞,胃寒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九: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2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2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3分,阿胶(炙燥)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惠》卷五十: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食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食饮渐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半两,白矾(烧灰)半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乌贼鱼骨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经水过多,连绵不绝,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6分,附子4分。

制法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

用法用量1服3丸,1日3次。

注意猪肉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外台》卷七引《范汪方》: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分,桂心1分,矾石1分(熬令汁尽),半夏1分,蜀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胸中寒热、心痛、清唾满口,数数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热,《圣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2两。

制法上为末,熔黄蜡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痢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粥饮送下。未愈,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熟艾(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乌梅肉(炒)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脓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生,去皮脐)1两,赤石脂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1日3次。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先以酒1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气痢泻,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裂)1两,白矾(熬令汁尽)1两,川芎1两,半夏生姜汁同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浸渍膈脘,目运头旋。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淡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3分,白术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痢,昼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鸡峰》卷十六: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细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六

《本事》卷四: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钱,巴豆(去心,炒黄,研)1钱,大黄(湿纸裹,甑上蒸)1钱,人参1钱(去芦)。

制法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

用法用量用温脾汤吞下1丸,米饮亦得。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巴豆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此即古方中之备急丸加参也。因忧愁中伤,食积久在肠胃,吐利频发,暑月更甚,以数年久不愈之证,欲攻病虑其体虚,欲补虚虑其留邪,故温下之药,佐以扶正,则两不相悖矣。

摘录《本事》卷四

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吴茱萸2两,小麦2两(熬),杏仁2两(去皮、熬),干姜2两,好豉2两(熬),蜀椒2两(去目,汗)。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进食。主胃反,大吐逆,不得食饮,胸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普济方》卷三三一: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阿胶1两,伏龙肝(细研)1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裂)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椒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内挟风冷,哕逆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前浓米饮送下;如呕哕冷沫,浓煎烧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本事》卷三引《圣惠》: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橘红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白术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分,吴茱萸(汤泡7次,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停饮,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葛根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能解酒毒;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橘红气味辛微温,入手足太阴;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大阴;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脾;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厥阴。此方治酒癖停饮,呕吐酸水,皆中宫脾土受困,以辛温培土之药干健佐运,以辛散升腾之药鼓动阳气,则中土之阳气振,阴浊自然扫除矣。

摘录《本事》卷三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干姜丸

药方名称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分,半夏(汤浸,去滑,焙)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猜你喜欢

  • 仙正散

    药方名称仙正散处方肉桂3克(去皮)当归9克(去尾)玄胡索15克白芷15克苍术30克赤芍药15克防风30克荆芥12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骨折。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升,干荷叶2片,煎至700毫

  • 珍珀活命丹

    药方名称珍珀活命丹处方牛黄琥珀珍珠蟾酥朱砂各3克 蝼蝈7个 地鳖虫7个制法上为细末,人乳为丸。功能主治治单腹胀。用法用量每服1.5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 干漆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丁左藏方:干漆散药方名称干漆散处方狗脊、干漆、大麻仁、鹤虱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炒香。功能主治小儿疳蛔心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精羊肉汤调下。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丁左藏方《外

  • 大提毒丹

    药方名称大提毒丹处方陈降药3钱,红升1钱,生石膏1两5钱,朱砂1钱。功能主治梅毒、臁疮久不愈。用法用量乳至无声便用。掺疮上,隔6日即可上收功药。摘录《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 定喘五虎汤

    药方名称定喘五虎汤处方麻黄1钱,光杏仁3钱,生石膏4钱,炙甘草4分,北细辛5分。功能主治痰喘,寒痰遏热,壅塞气管,咳逆气粗,咯痰稠粘,甚则目突如脱,喉间漉漉有声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表实六合汤

    药方名称表实六合汤处方四物汤4两,麻黄5钱,细辛5钱。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凡妇人伤寒,六经治例皆同,有怀妊者,则以安胎为主,药中有犯

  • 大水银硫黄紫粉丹

    药方名称大水银硫黄紫粉丹处方硫黄6两、水银2两半、针砂1两(淘洗令净)、太阴玄精石3两(研入)。制法上先细研硫黄,次下水银,点少热水研如泥,候水银星断,即入鼎中,并玄精、针砂,以水煮7日7夜,当如鱼目

  • 香薷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汤药方名称香薷汤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

  • 三子养亲汤

    《症因脉治》卷二:三子养亲汤药方名称三子养亲汤处方山楂子莱菔子白芥子功能主治消食化痰。【主组】食积痰滞,胸腹饱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用法用

  • 开发腠理汤

    药方名称开发腠理汤处方荆芥、防风、前胡、桔梗、枳壳、干葛、柴胡、羌活、广皮、甘草、升麻。功能主治疹子欲出之时,腮红眼赤,壮热憎寒,身体疼痛,呕吐泄泻,咳嗽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