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高良姜丸

高良姜丸

《圣惠》卷四十五:高良姜丸

药方名称高良姜丸

处方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威灵仙3分,槟榔3分,牵牛子2两(微炒),羌活3分,萝卜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满,两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杨氏家藏方》卷六:高良姜丸

药方名称高良姜丸

处方高良姜2两,干姜(炮)1两,肉桂(去粗皮)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甘草(炒)1两,丁香1分,荜澄茄1分,肉豆蔻7枚(面裹煨),缩砂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中脘停寒,心腹作痛,泄泻不止,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以生姜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本草纲目》卷十四:高良姜丸

药方名称高良姜丸

处方高良姜4两(切片,分作4分:1两用陈廪米半合炒黄,去米;1两用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1两用巴豆34个炒黄,去豆;1两用斑蝥34个炒黄,去蝥),吴茱萸1两(酒浸1宿,同姜再炒)。

制法上为末,以浸茱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以姜汤送下。

摘录本草纲目》卷十四

《圣惠》卷十三:高良姜丸

药方名称高良姜丸

处方白术1两半,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京三棱1两(微煨,锉),红豆蔻半两(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宿食不消,脾胃积冷,多吐酸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三

猜你喜欢

  • 大健脾丸

    《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药方名称大健脾丸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

  • 拔针散

    药方名称拔针散处方灵磁石(研)3钱,巴豆霜(去油)1钱,蓖麻子(去油)5钱,蜣螂虫6个,麝香2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肉中断针。用法用量掺膏药上贴之,肉中断针即提出。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 参苓白术散

    《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

  • 梅苏丸

    药方名称梅苏丸处方白梅肉紫苏叶乌梅肉各15克人参7.5克麦门冬(去心)23克百药煎90克甘草(炙,锉)45克 诃梨勒(炮,去按)7.5克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末,炼黄蜡汁拌和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生津

  • 白凤饮

    药方名称白凤饮处方乌嘴白鸭1只(取头颈骨连喉管嗓嗉,不刺破,不落水),玄参4钱,生地黄5钱,蜗牛2个,地龙2条,古文钱4枚,白盐梅3个,枇杷叶3钱(绢包)。制法用新取急流河水3大碗,扬365遍,炊以芦

  • 牙疼饮

    药方名称牙疼饮处方石膏12克(研)升麻4,5克 大生地15克防风薄荷叶荆芥穗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生)功能主治治风火齿痛。用法用量水煎,食后热服,避风。如牙肿,加金银花、羌活各6克。如牙燥,去升麻、

  • 大枣杏仁丸

    药方名称大枣杏仁丸别名大枣葶苈丸处方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

  • 大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大加减建中汤处方芍药2两,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桂1两,甘草3分(炙),白术3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胎前产后,气血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疒丂)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用法

  • 胃关煎

    药方名称胃关煎处方熟地10~15克或30克山药(炒)6克 白扁豆(炒)6克 炙甘草3~6克 焦干姜3~9 克吴茱萸(制)1.5~2.1克白术(炒)3~9克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泄泻,甚则久泻腹痛不止,冷

  • 沉香曲

    药方名称沉香曲处方沉香2两,木香2两,柴胡1两,厚朴1两,郁金1两,白豆蔻1两,缩砂仁1两,枳壳4两,麦芽4两,青皮4两,防风4两,葛根4两,乌药4两,前胡4两,广皮4两,桔梗4两,槟榔4两,白芷4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