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油诗

打油诗

唐.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见明.杨慎《升庵诗话》。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又称俚俗诗、徘谐诗。后因称通俗诙谐,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也谦称粗俗之诗为打油诗。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帘卷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诗言志,讲究意境、声韵、情感,语言凝练,高度集中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生活。诗的语言,好多都是警句,不少流传于世。

有一种 “诗”,是以俚语写出的,多故作诙谐,且暗含讥嘲之意,这样的诗便叫做 “打油诗”。因为写这种诗的人,很有名的一个人叫张打油,所以这类诗被后世称为 “打油诗”。

张打油是唐代人,曾写有一首 《雪诗》而闻名于世: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见 《庵外集》) ,宋·钱易 《南部新书》亦有所记载。

20 世纪 60 年代初,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有些老师课余种菜以贴补生活,有位老师写了一首打油诗道: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 如今七字都变样: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诗绝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 “师爷”吴稚晖,74 岁时蜗居在重庆,靠卖字维生。有一天,一个留欧的年轻画家因 “稚老”有名而送去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求其为之题词。吴稚晖看不懂,也不喜欢那种抽象画,便题了一首打油诗: “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哟我的妈!”此诗一时流传颇广。

2011 年 1 月 4 日 《武汉晚报》 第 16 版登载了一则消息: 《一首小小打油诗,得到老师的赞扬,9 岁 “差生”突然变成了好学生》。9岁小学生的打油诗如下: “小小的我真调皮,不爱看书和学习; 天天回家看电视,不做作业不写字。”因为 “真实、生动”,老师批了“很好”,该生受到鼓舞,变得懂事爱学习而大有进步了。看来,“打油诗”还有些作用啊。

关于 “打油诗”还有两个小故事哩。一个说的是从前有个读书人写了首 《夜归》诗: “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老婆妻子夫人问: 你是哪个何人谁?”不用解释就很明白了: 半夜、三更、子时为同一时; 关门、闭户、掩柴扉为同一事; 老婆、妻子、夫人为同一人; 哪个、何人、谁为同一问。三纸无驴,可博一笑。

另一个说的是雪天四人避雪于庙,其中一个秀才说 “大雪纷纷落地”; 一个商人接着说 “都是皇家瑞气”; 一个富人说 “再下三年何妨”; 最后一人是个乞丐,气愤地接着说道 “放你妈的狗屁”! 此“打油诗”亦为诙谐可笑而解气。


【词语打油诗】   汉语词典:打油诗

猜你喜欢

  • 龙文剑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后因称宝剑为龙文剑。柳亚子《题钱剑秋秋灯剑影图》诗之一:“匣中闲杀龙文剑,谁是芒砀旧布衣?”【词语龙文剑】   汉语大词典:龙文剑

  •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颜师古注:“隃,读曰遥。”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后以百闻不如一见指多闻没有亲见可靠。《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六回:“西太后

  • 仗前喑马

    同“仗马”。明李东阳《宿刘谏议祠》诗:“海内鸣阳希世有,仗前喑马任人骑。”

  • 目染耳濡

    同“耳濡目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通经致用,家修即廷献之资。”见“耳濡目染”。《清史稿·廖寿恒传》:“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

  • 照殿珠

    宋.曾慥《类说》卷七引《唐宝记》:“肃宗上元二年建子月,真如(女尼为神人召往化城见天帝,授以八宝,俾献于朝,以消冷气。真如乃并前五物皆献之。诸宝置之日中,光气连天。肃宗被疾,召代宗曰:‘汝自楚王为太子

  • 竹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闲,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

  • 并州剪

    并州在今山西省,古时以产剪刀闻名,刀极锋利。因而“并州剪”又常用来比喻处事敏捷有决断。唐代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又省称作“并刀”。【词语并州剪】   汉语大词

  • 扫除天下

    《后汉书.陈王(藩)列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楚咻

    同“楚人咻”。清李渔《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随行婢仆皆南人,众音嘈嘈,我方病若楚咻。”【词语楚咻】   汉语大词典:楚咻

  • 蹑凫骑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地方官行踪。唐韩愈《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