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新建陆军

新建陆军

清末编练的新式军队,简称新军。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的小站训练“定武军”,光绪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 又命袁世凯接办扩编,称“新建陆军”;张之洞也在署两江总督任内编练“自强军”,是为新军的试办阶段。《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以倡办新政为名,在中央设练兵处,于各省设督练公所,改编军队。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又计划在全国练编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额设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全国连混成协在内只编成二十六镇。清政府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中央新军分常备军、续备军与后备军,有棚(设正副目二人,正兵四人, 副兵八人), 有排(以排长为主官, 下辖三棚), 有队(以队官为主官,下辖三排),有营(以管带为主官, 下辖四队), 有标(以统带为主官, 下辖三营),有协(以统领为主官, 下辖二标), 有镇(以统制为主官,有步队两协,马队一标,炮队一标,工程兵一营,辎重兵一营,共目兵九千五百七十二名,排长以上的官不在其数), 合两镇而成一军(以总统为主官)。这是常备军临时编制。至于战时征调,则按地势敌情,或以三镇为一军,或合数军为一大军,或只派一镇分驻一路,不受军的节制;又步队定制每排三棚亦可增为六棚,其增数以续备军调充,其正副目以常备军选拔;至于炮兵、辎重兵,亦得在续备军中调用,不受常规的拘束。新军军制规定,凡是编成的新军,不能自己立名,统由第一以至于十百之数名之。全国有若干军,一军合若干镇,一镇辖若干协,一协辖若干标,均可由编制推算,以达到脉络一贯。其用意在于集权中央。

猜你喜欢

  • 典簿厅

    官署名。明朝始置。分设于光禄寺、太常寺、国子监下。置典簿。光禄寺二人,从七品; 太常寺二人,正七品; 国子监一人,从八品。清朝沿置,并设于翰林院。设典官各满、汉一人,从八品。参见“典簿”。官署名。其长

  • 同知某京留守事

    官名。辽始置于五京,为留守的佐职。地位在副留守、知留守事之下。太平八年(公元1028年)耶律野曾任同知东京留守事。金于五京亦置同知留守事,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地位在副留守之上。参见“留守司”

  • 金融监理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于国民政府财政部置金融监理局,监理全国关于金融行政上一切事宜。内部分设三课;第一课,掌握审核银行的章程则例,检查银行业务及财产事项,监督银行纸币的发行及准备事项,关于银行其他

  • 场师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管理场圃。《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焦循注: “场师,治场圃者。场以治谷; 圃,园也。梧桐槚梓皆木名; 樲棘,小棘,所谓酸枣也。言此以喻人,

  • 小选院

    宋朝吏部侍郎铨别称。《宋史·职官三》:吏部“旧制有三司,尚书主其一,侍郎二员各主其一,分铨注拟事”,其后“凡文吏班秩品命令一出于中书,而小选院既不复置,本曹但掌京朝官叙服章、申请摄官、讣吊祠祭”。

  • 右显禄王

    官名。匈奴置。以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独鹿王之下。

  • 都押官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押司”。

  • 协理事务前锋侍卫

    官名。清朝前锋营之职官。康熙三年(1664)设。左、右翼各一人,由统领于本翼前锋侍卫内选拟引见充补。佐“协理事务前锋参领”掌章奏文移。

  • 元凯

    凯亦作恺,原指贤人才子。后成为对尚书八座(尚书令、仆射、列曹尚书)及辅佐大臣的美称。《太平御览》卷二一○引《齐职仪》: “舜举八元八凯以隆唐朝,今号八座为元凯,谓贤能用事义如昔也”。《文苑英华》卷一六

  • 肴藏令

    官名。北齐光禄寺肴藏署置为长官,从九品上,掌膳食器物鲑味等事。隋朝沿置,二员,从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增为正七品。唐朝沿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珍羞令,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