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镇

六镇

北魏在平城以北所设六个军事重镇合称。北魏初年为拱卫京城,防御柔然南扰及镇抚北方诸族,在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以北,阴山南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原县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土城子)、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台基庙东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境)六个军事重镇,屯兵戍守,合称“六镇”。一说六镇有御夷镇(今河北赤城县北),而无沃野镇,目前尚无更多凭据。正光四年(523)冬,匈奴族※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率众起义,诸镇民纷起响应,建元真王。大起义被镇压后,北魏下诏改镇为州,寄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界,六镇故地逐渐荒废。

猜你喜欢

  • 博和哩卫

    见“巴忽鲁卫”(415页)、“把忽儿卫”(1062页)。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

  • 拜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55)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魁卫,并说清代自齐齐哈尔东北至默尔根(今嫩江县治)第一站有布魁站即该卫所在。

  • 协理台吉

    即“图萨鲁克齐”(1438页)。

  • 抚冥镇

    见“六镇”(328页)。

  • 十三万户

    见“乌思藏十三万户”(353页)。

  • 安童

    ①(1248—1293)元朝大臣、政治家。又译安同。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中统元年(1260), 13岁为怯薛长,掌宿卫事。四年,曾劝阻世祖勿杀阿里不哥叛党,以怀服未附者,使

  • 讷克布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纳克布伯克、讷克卜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匠役营造等公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毡疙瘩靴

    内蒙古昭乌达盟经棚等地用毛毡制作的靴子。以毛毡为原料,按大小型号,自靴腰以下,反复搓擀,经10余道工序制成。厚实耐穿。靴底脚心处稍凹,靴尖与后跟略呈圆型状如疙瘩,故名。此靴保暖性能好,不钻风,不进雪,

  • 敖汉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东界奈曼旗,西界喀喇沁旗,南界土默特旗,北界翁牛特旗。元为辽王分地,明为蒙古喀尔喀部所据,后自该部析出一部,称敖汉(蒙古语意为“老大”)部。向役属于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