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武昌清真寺巷清真寺

武昌清真寺巷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鄂城清真寺。寺在湖北省武昌清真寺巷。传说创建于唐贞观初年。寺原在望山门内,建于明代,乾隆十六年(1751),迁建于此。寺宽17丈,长15丈(约合2800平方米)。明末清初著名伊斯兰学者※马铨(1596—1678)曾在此任教长。该寺特点是:大殿为六方重檐,周围廊式,体积大,为国内少有。左右讲堂及侧厅,全是前出廊,成天井回廊形式,最为古老,且富丽堂皇。大殿前二门为砖砌墩台,中有门洞,台上原有邦克楼(又称宣礼楼),并有穿廊通连大殿,乃明代建筑形式。清代曾重修。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本侵略军损毁。

猜你喜欢

  • 施俄登俄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在丧葬场合吟唱的挽歌曲调名。内容大多为表达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哀思,其中包括叙述死者的生平,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生前的为人品德等。若死者生病期间未受到很好照顾,则会受到歌手们的谴责。

  • 天葬

    葬式之一。大致可分两种类型:西藏和川西北地区藏族人死停丧数日,由喇嘛择吉日将死者运至本部落天葬场。群鹰闻声即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故亦称“鸟葬”。在蒙古族牧区则行“野葬”。将死者运至荒野。置放于地

  • 者舌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即《隋书》、《新唐书》石国,唐代又作柘支、柘折、赭时,《经行记》作赭支。《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察赤,《明史》称达失干,《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

  • 回鹘文

    又称回纥文。因古代回鹘人广泛使用这种文字而得名。是公元9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亚及新疆等地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曾是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从15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鹘文

  • 阔尔斯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又译“科而斯”。意谓“哭别歌”。一般是在伴娘偕新娘与亲人告别时唱。歌词大意是:门前的小山坡啊,牛羊离不开你,可爱的故乡,亲爱的人们,我怎能忘记你们的情义。门前的柳树林啊,我常在你的绿

  • 西落鬼戎

    古族名。一说,“落”即“潞”。在今山西上党潞城一带,为狄族隗姓的一支。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之,俘十二(一作二十)翟王,族衰败。

  • 南燕献武帝

    见“慕容德”(2440页)。

  • 谢龙光

    1886—1915辛亥革命烈士,四川彭水人。苗族。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上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活动于上海、南京之间。辛亥革命后,任总统府参事。1914年,在天津被袁世凯逮捕。在狱中继续进行

  • 博贝密尔咱

    明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蒙古族。博尔济击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代孙。库缓次子。16世纪中叶,称卫拉特汗,为卫拉特蒙古诸部中第一个称汗者。

  • 乙旃幡能健

    见“叔孙建”(13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