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殊域周咨录

殊域周咨录

书名。明严从简撰。24卷。约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从简任行人司。曾出使周边族国,对“殊域”情况甚为关注,辑录档案资料而成。内容主要是周边各族的情况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详于当时时事,而略于古事。如卷9《南蛮诸国》后,有《云南百夷》篇,述麓川之战及以后木邦、猛密、孟养、缅甸诸土司事,尤详于嘉靖初年处置诸部纠葛。足补《明史·土司传》之缺略。又如卷24,记述了东北地区各支女真人的社会生产、习俗等。篇末略记孟密、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募、干崖、南甸、镇康、者乐、芒市、腾冲诸境之风俗、山川、物产,然多见于《正德云南志》。今常见者有1920年故宫博物院排印本。对研究明代诸少数民族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威宁郡王

    元朝封爵。一说列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延祐二年(1315),太宗子阔端后裔脱火赤受封。

  • 太始

    ①南北朝时汉国皇帝侯景年号。551—552年,凡2年。 ②唐代渤海国简王大明忠年号。818年,凡1年。

  • 屋质定变

    又作“乌哲定变”。契丹建国初期所平息的一起王位争夺事件。屋质(清代译“乌哲”),即耶律屋质,辽太宗时重臣,累官惕隐,掌皇族政教,尤得淳钦皇太后器重。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伐晋还军,卒于

  • 湔氐道

    古地名。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前256—前250),为修治水利,“乃至湔氐”,从水上立祀三所。后设湔氐道。西汉时属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为十三氐道之一。位于岷山以东岷江发源处,今为四川松潘地。秦汉县

  • 尼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

  • 宇文莫槐

    ?—293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语言与鲜卑颇异,《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匈奴人。为人暴虐,晋惠帝元康

  • 哨鹿

    见“舐碱鹿”(1883页)。

  • 田元

    即“田玄”(560页)。

  • 乌佑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是珞巴人对精灵、神灵和鬼魂的泛称。其来源有二:一为天父地母结合后所生;一为被害※纽布(巫师)的灵魂转化。有善恶之分。通过祭祀,可使善者赐福于人,恶者不再害人。

  • 开山抚番

    清代台湾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清代在台湾“理番”方针的一大改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内山高山族地区长期采取隔离封锁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鉴于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的觊觎和不断入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