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开始与封建仕途决裂。他研读了七年前在广州第二次应试时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借取和附会其中某些内容,创立了拜上帝教。其同乡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玗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1844年4月(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洪秀全偕冯云山离花县家乡出游布道,因收效不大,数月后洪秀全返回家乡,冯云山则进入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继续活动。他深入群众, “逾数年,热心传教,成绩极大”, 到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紫荆山区的拜上帝教信徒已发展到二、三千人,正式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是年7、8月(六、七月)洪秀全重返广西,进入紫荆山区与冯云山会合,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组织,积极进行反清起义的准备。他们模仿基督教戒律“摩西十戒”制定“十款天条”作为会规,使会员服从和统一于严格的纪律。拜上帝会组织规模也不断扩大,总会之下设有若干分会,分布在广西桂平、贵县、平南、武宣,象州、博白、陆川等地,甚至远及广东高州、信宜一带。会员主要为贫苦群众,成分以农民居多,其次为矿工、手工业者,此外,也有一些贫穷的农村知识分子和经济富裕但社会地位较低的地主分子参加。拜上帝会的活动首先受到地方地主豪绅势力的敌视,1848年1月(道光二十七年底)桂平劣绅王作新向官府指控冯云山不法,冯被逮捕入狱。由于会众的积极营救,冯云山于次年春获释。在冯云山被押和洪秀全返粤营救期间,杨秀清和肖朝贵先后分别假托天父和天兄下凡附身传言,起了稳定众心、维护组织的作用,但这也成为他们扩大个人权力、提高个人地位的手段。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该组织的活动政治色彩越来越突出,不久就发展到同地主武装的直接冲突。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随着革命时机的成熟, 拜上帝会会众开始“团营”,向总机关所在地金田村集中,以举行武装起义。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起义正式爆发。

猜你喜欢

  • 安济桥

    我国现存的古代著名大石拱桥,俗名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故又名赵州桥。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桥单孔,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

  • 江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分兵渡江占领重镇扬州。清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进至扬州城下扎营,是为江北大营。扎营之初,兵员万人左右。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为解决军需困难,

  • 巨(钜)野会战

    曹操进攻吕布的一次战役。李傕、郭汜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吕布率百余骑东逃,与张邈结盟,任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牧,驻屯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与曹操争夺兖州的统治权。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 西征之役

    五代时后周在统一战争中,攻取后蜀秦(今甘肃天水)、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凤(今陕西凤县)四州的战役。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率军西征伐蜀。周

  • 钦定西藏章程

    乾隆(公元1736年—1790年)年间,清政府为西藏地方政权所规定的最高法律。廓尔喀侵藏事件后,清政府决心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制度。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命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

  • 宗法制

    我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并且维系不同等级贵族上下级关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是由古代父家长制结合周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制定的。其表现形式为:周王自称天子,被确定为天下的大宗

  • 芝罘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鲁三分公室

    春秋中期鲁国的军制改革。鲁国原有上、下二军,皆属于公室,称“公乘”。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 由执政季武子建议,鲁国设立三军(增设中军),将原属公室的公乘,改由鲁国三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

  • 庆历增币

    宋仁宗时辽对宋的外交讹诈事件。仁宗即位后,屡败于西夏。辽最高统治集团乃乘宋困敝进行讹诈:一面派大军压境;一面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三月,遣使持国书至宋,以周世宗时所攻取的关南本后晋石敬瑭割予契丹

  • 休养生息

    西汉统治集团为了恢复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 “汉兴之初, 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在田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