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刊谬补缺切韵

刊谬补缺切韵

五卷。唐王仁昫撰。王仁昫事迹史无专载,据本书序言及唐兰考证,大体可知他是唐中宗时人,一作王仁煦,字德温,曾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是书大约成于神龙二年(706年)。《刊谬补缺切韵》已散佚一千多年,近几十年才陆续发现三个唐人写本。第一种(简称“王一”),出自敦煌石室,被法国伯希和盗走,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P2011。是本残损较甚,国内仅存显微胶卷,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刘半农所编《敦煌掇琐》、《十韵汇编》及姜亮夫所编《瀛涯敦煌韵辑》皆辑入该本。第二种(简称“王二”),是故宫所藏项子京跋本,称“内府本”。这是一个杂凑的本子,系统混杂。现有延光室照片本、唐兰手写影印本,《十韵汇编》辑入。第三种(简称“王三”),是1947年发现的全本,是本原藏故宫,有宋濂跋语,现有故宫博物院影印本。《王韵》卷首前有王仁昫序,谓“谨依《切韵》增加,亦各随韵注训”。后有陆法言原《切韵序》。标题下注云:“刊谬者谓刊正谬误,补缺者谓加字及训。”是书对《陆韵》谬误有所刊正,如“蕃,草盛。陆以为蕃屏,失”(平声二十一元)。书中标明刊正之处,据唐兰统计,共有十三条。《陆韵》没有义训的字,王氏亦加以补注,如《陆韵》“潸”、“绾”、“”、“”等字只有切语,没有义训,《王韵》分别加以训释:“潸,悲涕”、“绾,系”、“板,薄木”、“,面赤”。《王韵》尚注意辨析文字形体,如指出“帽,亦作,本作冒”(效韵)、“择,或作”(昔韵)、“掷,古作摘”(昔韵)。《陆韵》对于本字俗体或体等往往不加分别,《王韵》则加以辨析。此外,《王韵》还增收约六千余字,共收一万八千余字。在分韵方面,《陆韵》“严”韵不立上、去两声韵目,《王韵》则增立上声“广”(案:广,音yán,非廣之简字)韵和去声“酽”韵。事实上,并不是“广”“酽”所代表的韵母在《陆韵》里不存在,而是《王韵》“广”“酽”两韵的字,《陆韵》分别寄存于“琰”韵与“艳”韵之中。《王韵》较《陆韵》多出两韵,全书共分一百九十五韵。增加两韵之外,《王韵》在分韵和韵序方面,与《陆韵》是相同的;反切亦很少改动。《王韵》还有一个特殊贡献,就是在韵目之下,分别注明《陆韵》分韵与五家韵书分韵的异同。这五家是吕静的《韵集》、夏侯咏的《四声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概(季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这些附注,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这几家韵书分韵的梗概,而且可以了解《切韵》与这几家韵书的关系,是很有价值的材料。关于《王韵》字数,“王三”卷四云:“右卷一万二千一十四字。二千三百卅二旧韵(《陆韵》所收韵字)。四千九十七训(《陆韵》义训)。三十五或(或体)亦(异体)、二文古(古字)、一文俗(俗体)。一千七十六补旧缺训(《王韵》所补义训)。一千二百四十六新加韵(《王韵》补收的韵字)。二千七百六十七训(《王韵》对补收韵字的训释)。三百九十三亦或,三十五正,卅三通俗,六文本字。”

猜你喜欢

  • 越草

    一卷。明沈明臣(1518-?)撰。其里贯见《丰对楼诗选》条。沈明臣著有《通州志》等。其屡试不第,与山阴(今浙江绍兴)徐渭同入胡宗宪幕。胡宗宪因事下狱而卒宾客星散。独明臣持所作诔词遍为讼冤。其行亦为世所

  • 论语俟质

    三卷。清江声(1721-1798)撰。声字叔沄,晚号艮庭,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经学家。其学墨守汉学,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等。是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当时江声已七十九岁高龄。声于

  • 论孟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是书多拾前人之说,唯据《御览》无名氏引《论语隐义》及隐义注两条甚怪。前一条云,卫蒯聩乱,子路与师往。有狐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半城,问曰:“为师

  • 春秋因是

    三十卷。明梅之撰。之字惠连,麻城(今湖北麻城)人。该书专为科举制艺而作,从《春秋》经传中归纳出一些题目,每题必载一破题,详列作文方法。供士子揣摹。以胡安国《春秋传》之说为主,名为发挥经义,实则割裂传文

  • 江上云林阁藏书目

    四卷。清倪模辑。倪模(1750-1825),字预抡、遇春、遇村,号遇存,又号韭瓶,江西望江人,目录学家。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凤阳府教授。好藏书,搜集典籍,每遇旧本异书,必以重价购买,家藏七万余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成于乾隆十五年。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几乎尽录停云馆、郁冈斋、戏鸿堂、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卷帙之富,为历来官帖中少见。但因选择不精不慎,以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 云巢编

    十卷。宋沈辽(1032-1085)撰。沈辽,字睿达,自号云巢,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辽乃沈遘之弟,与叔沈括并称“三沈”。熙宁初,为西院主簿。辽故受知王安石,安石当政,辽与之议论拂意,罢职。以太常寺

  • 反约篇

    六十五种,一百八十一卷。清李光廷(详见《榕园丛书》)辑。书后有李光廷跋语:“年老善忘,特选是编,以销永日,可以息神,可以定志。倘集赀刊之,嘉惠士林,斯不特一人之娱也。汉张苍年老,无齿,以乳为养,说者谓

  • 子威集

    三十二卷。明刘凤(1517-1600)撰。刘凤,字子威。长洲(江苏苏州)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累河南按察使佥事。著有《续吴中先贤赞》等。据《江左脞谈》载,刘子威好为诘屈聱牙之文,吴人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