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i

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齐国有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子高举,以祖父名为姓氏。二是少数民族改姓。

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今河南禹州)。西汉时柴姓在河北形成望族,到了唐代,在今山西形成望族。元朝以后,柴姓向全国各地及海外迁徙。如今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山东等省为多。

柴姓历史人物有柴荣,五代时后周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废除旧时代的各种弊政,发展经济,却不幸在北伐契丹的途中病逝。柴车,明代官员,钱塘人。因为官廉洁干练,受命整顿甘肃军务,曾几十次上疏朝廷,指出时弊,后官至兵部尚书。他曾路过广信,广信太守送他一罐蜜,打开一看,原来是黄金,便坚决退了回去。

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二十五位。


【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文公之子高,其十代孙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举,以祖名为氏(7,9,12,17,60)。②明时赐元人娄托罗该、铁柱、恭门苏尔噶、拜特穆尔、遵维布哈、克木特穆尔等人均为柴姓(24)。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后改为柴氏(180)。今满族姓(344)。④彝族姓(130)。【望】 平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7%。尤以湖北、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38%。【人】 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封棘蒲侯(21,6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固安、景县,山东之平邑,甘肃之酒泉,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芷江,贵州之普安、从江,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孙傒,以王父名为氏; 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 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 ②为元明时蒙古族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 “明赐元人姓名: 娄托罗该曰柴秉诚; 铁柱曰柴克恭; 们苏尔噶曰柴志诚; 拜特穆尔曰柴志敬; 遵锥布哈曰柴永谦; 克木特穆尔曰柴永正。”此明初蒙古族柴氏。虽同为蒙古族,因系不同姓氏之蒙人所改,故亦不同源。③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之赛密勒氏改为单字姓 “”,见《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柴武,棘蒲侯; 唐代有柴绍,临汾人,封霍国公; 五代后周有柴守礼,尧山人,光禄卿,子荣承后周嗣,是为世宗柴荣。

猜你喜欢

  • 渾鄂洛

    读音:Hún’èluò【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那穆齐之妻为浑鄂洛氏(260)。

  • 读音:Fú【综】 又音Fèi,见王圻《续文献通考·分韵姓氏》(19,21)。一说,即��氏(7,21)。《姓氏词典》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未详其源。

  • 强梁

    读音:qiáng liáng【源】①春秋时卫大夫将军文子之孙名强梁,因氏(6,17,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伯支庶有强梁氏(8,17)。③秦大夫强梁皋之后(17,62)。 【变】一作彊梁。《姓氏词

  • 索欒烏札

    读音:Suǒluánwūzhá【综】 清满洲人姓。索栾乌札常德,清满洲正红旗人,道光十三年间历任伯都纳副都统、三姓副都统(254)。

  • 读音:Zī《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翁吉歹

    读音:Wēng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昂吉岱”,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Zhōng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大夫,因直言被害。儿子州犁逃至楚国,食采于钟离,后人于是以地名为姓氏或单称钟姓。二是为钟离氏所改。项羽手下有钟离

  • 冬格蘭

    读音:Dōnggélán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原意有“会说话”之意,或改从单字姓“尹”。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達爾坤

    读音:Dáěrkū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变】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六儿之妻为达尔衮氏,镶蓝旗蒙古护军齐桑古礼之妻为达尔浑氏(260),〔达尔衮〕、〔达尔浑〕等似均为达尔坤之异

  • 读音:Xiàn【音】 亦音陷(Xiàn)(17)。【源】 虞舜之裔有臽氏,见《路史》(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源于妫姓。系虞舜之裔。”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