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
方书名。2卷(又有4卷本,内容同)。宋·吴彦夔辑。刊于1180年。作者选辑当时医案或民间所传的效方,大多附记医方的传者姓名及治验记录。内容包括诸风、感冒、中暑、心痛等各科三十余类病证。
古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即中消,详该条。
泛指天气和地气的交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王冰注:“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张志聪注:“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
多由伤精、耗液、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所致。症见腰痠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肾育阴。若阴虚阳亢、相火妄动者,宜滋阴降火。
详外痛内快条。
书名。22卷。元·李仲南撰于1331年。作者出于寿亲养老之孝道,检古今医书,并以脉、病、因、证增为五事,钤而为图,予以贯串,编成此书。所论多本医经,伤寒有法,杂病多方。引文翔实丰富,且注明出处。其中卷
指喜乐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喜伤》:“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参见喜笑不休条。
出《本经逢原》。为落花生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栝蒌仁、杏仁、黄连各等分。为末,竹沥、姜汁为丸。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