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燥门》。简称便秘。也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一般指大便排出困难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有正虚与邪实之不同。《医学正传·秘结论》:“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结燥。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是故有风燥,有热燥,有阳结,有阴结,有气滞结,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种种不同。”《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大便秘结之症,外感门有表未解,太阳阳明脾约,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之大便难,又有正阳阳明之胃实。大便硬,又有表邪传里,系在太阴,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阴下利谵语燥屎者。以分应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发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导、胆汁导等法。内伤门则有积热气秘血枯各条之不同。”《医宗必读·大便不通》:“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二阴。愚按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若病证虽属阴寒,而脉实微燥,宜温暖药中略加苦寒,以去热燥,燥止勿加。如阴燥欲坐井中者,两尺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但煎理中汤,待极冷方服。或服药不应。不敢用峻猛之药者,宜蜜煎导之。”久虚者,如常饮食法,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此妙法也。”《寿世保元·大便闭》:“大便闭结至极,昏不知人事,用大田螺二三枚,以盐一小撮,和壳捣碎,置病人脐下一寸三分,以宽帛紧系之即通。”便秘有阳结、阴结、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幽门不通)、直肠结、脾约之区分,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十七号艮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丁香阿魏丸,见该条。

  • 王充

    【生卒】:27~约97【介绍】: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论衡》多借医学道理以喻社会问题。对养生保健有所研究,撰《养性》16篇,已佚。其内容尚可从《医说》等书之引用而知其一斑。

  • 张道中

    【介绍】:元代医家。号玄白子。淮南人。学脉法于朱永明,朱氏得刘开之脉学。大德五年(1301年)道中扩充崔嘉彦、刘开之脉学,加以图解及歌括,撰成《玄白子西原正派脉诀》、《玄白子相类脉诀》、《玄白子诊脉八

  • 八百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 清上明目丸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各六钱,生地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酒炒)、连翘、桔梗、薄荷、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菊花、草决明、木贼、甘草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

  • 积风冷嗽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风邪郁积于肺,复感寒邪而致的咳嗽。参见寒嗽条。

  • 腋痈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

  • 五味所入

    简称五入。《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 麻毒内攻

    病证名。指麻毒不能透发外出的逆证。《古今医鉴》:“麻疹既出,一日而又没者,乃为风寒所冲,麻毒内攻。”清·张霞溪《麻疹阐注》:“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收没,不疾不徐,始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

  • 痧症旨微集

    见痧法备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