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麻叶

麻叶

《中药大辞典》:麻叶

药材名称麻叶

拼音Má Yè

别名火麻头(《疮科心要》)。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

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四氢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据报道,分析17个国家的检样,大麻二酚酸占叶的酸性部分的3.8~41.7%,是叶的主要成分;又热带国家在大麻成熟时或成熟后,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中欧国家在未成熟时最高,其它中间寒暖的国家,含率在二者之间。又,此等物质,在贮藏时以及经过加热、光照等物理作用,含率可起变化。例如Δ2-四氢大麻酚酸,经日光照射,可变为大麻酚酸,又在暗处长时间,也可变为大麻酚酸及大麻酚,因此久藏的叶中的大麻酚酸,并非其本来成分,而是因Δ2-四氢大麻酚酸经过光照而生成的。如同其它雌雄异株的植物一样,异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异之处。就含氮物质而言,大麻雄株叶中总氮及蛋白质氮常较雌者为少,但在老叶中则无甚差别。又雄大麻叶的水溶性蛋白质比雌株的叶含较多的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而雌株的叶的水溶性蛋白质,则含较多的组氨酸、脯氨酸和二羧基的氨基酸。

大麻叶、茎、芽中都含极少的植酸钙镁,而在木髓和花中,此物质含率较高(相当于150~160毫克%)。

大麻无论叶、花,都含抗菌物质,它(们)是带酸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油溶剂的树脂状物质

性味《纲目》:"辛,有毒。"

功能主治治疟疾,气喘,蛔虫。

①《唐本草》:"捣叶水绞取汁服五合,主蛔虫;捣敷蝎毒。"

②《东北药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③《中国药植图鉴》:"夹入烟草中吸之,治喘息。"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入丸、散。外用:捣敷。

复方治疟疾:大麻叶,不问荣枯,入锅内,文武火慢慢炒香,连锅取下,以纸盖其上,令汗出尽,然后碾为细末,临发时以前两时辰,用茶汤或温酒浓调下;移患入原睡处,其状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为末,加入缩砂、丁香木香陈皮为末,比麻叶分两减半,酒糊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济方》)

各家论述《纲目》:"按郭文《疮科心要》乌金散治痈疽疔肿、时毒恶疮,方中用火麻头同麻黄诸药发汗,则叶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济方》用之截疟尤可推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叶

药材名称麻叶

拼音Má Yè

别名火麻叶、火麻头

出处出自《药性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bis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大麻酚(cannabinol),大麻二酚(cannabidiol),△9-反四氢大麻酚(△9-trans-terahydrocannabi-nol),△8-反-四氢大麻酚(△8-trans-tetrahydrocannabinol)[1],二羟基大麻酚(cannabitrol)[2],大麻环醚萜酚(cannabiglendol)[3],大麻联苯二酚(cannabiodiol)[4],四氢次大麻酚酸(tetrahydro-cannabivarinic acid),次大麻二酚酸(cannabidivarinic acid),次大麻色酚酸( cannabichromevarinic acid),次大麻萜二酚酸(cannabidigerovarinic acid)[5];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荆素(vitexin)[6],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orientin)[7],2″-O-葡萄牡荆素(2″-O-glucopyranosylvitexin),2″-O-葡萄荭草素(2″-O-glucopyra-nosylorientin)[8];生物碱类成分,大麻碱(cannabisativine)[9],脱水大麻碱(anhydrocannabisativine)[10],大麦芽碱(hordenine)[11],螺环化合物大麻螺酮(cannabispirone),大麻螺烯酮(cannabispire-none)[12],β-大麻螺醇(β-cannabispirol),大麻螺醇乙酸酯(acetylcannabispirol)[13];芪类成分,大麻异戊烯(cannabiprene),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4′-dihydroxy-5-methoxybi benayl)[14];甾醇类化合物成分,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tiosterol),5α-豆甾-7,24(28)-二烯-3β-醇[5α-stigmasta-7,24()]

炮制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有毒

归经肺;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平喘截疟;解毒杀虫。主疟疾;气喘;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入丸、散。外用:捣敷。

复方治疟疾:大麻叶,不问荣枯,入锅内,文武火慢慢炒香,连锅取下,以纸盖其上,令汗出尽,然后碾为细末,临发时以前两时辰,用茶汤或温酒浓调下;移患人原睡处,其状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为末,加入缩砂、丁香木香陈皮为末,比麻叶分两减半,酒糊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济方》)

各家论述1.《纲目》:按郭文《疮科心要》乌金散治痈疽疗肿、时毒恶疮,方中用火麻头同麻黄诸药发汗,则叶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济方》用之截疟尤可推焉。

2.《唐本草》:捣叶水绞取汁服五合,主蛔虫;捣敷蝎母。

3.《东北药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4.《中国药植图鉴》:夹入烟草中吸之,治喘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消石

    《中药大辞典》:消石药材名称消石拼音Xiāo Shí别名芒消(《别录》),苦消(《药性论》)。化金石、水石(《石药尔雅》),焰消(《土宿本草》),火消(《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矿物硝石

  • 茅香花

    药材名称茅香花拼音Máo Xiānɡ Huā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花序。夏季采集。原形态茅香(《本草拾遗》),又名:香麻(《本草图经》),香茅(《纲目》),香草。多年生草本。

  • 千层楼

    药材名称千层楼拼音Qiān Cénɡ Lóu别名小对叶草、小过路草、赶山鞭[四川]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以全草入药。7~

  • 毛药

    《中药大辞典》:毛药药材名称毛药拼音Máo Yào别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株。秋

  • 龙眼核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核药材名称龙眼核拼音Lónɡ Yǎn Hé来源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种子入药。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止血

  • 短柱梅花草

    药材名称短柱梅花草拼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出处始载于《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

  • 仙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百草药材名称仙百草来源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 mss.,以根入药。原形态本变种与正种区

  • 苦芥

    药材名称苦芥拼音Kǔ Jiè别名青菜、苦菜、紫苦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基生叶和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O.E.Schulz[S

  • 枳椇木汁

    《中药大辞典》:枳椇木汁药材名称枳椇木汁拼音Zhǐ Jǔ Mù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树干中流出之液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化学成分木质部含拐枣

  • 秃鹫

    药材名称秃鹫拼音Tū Jiù英文名bald Vulture别名狗头鹫、座山雕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秃鹫的肉或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gypius monac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