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汗点格尔

汗点格尔

裕固语音译,又作点格尔汗。“”意为“可汗”,“点格尔”意为“上苍”、“天”,“汗点格尔”意为“敬天可汗”,汉族称之为敬毛神。旧时裕固族中保留的原始萨满教崇拜。祭祀由神职人员艾勒哲主持。“艾勒哲”,裕固语音译,意为人与神灵之间的“使者”,汉语称为师公子(巫师),均由男性担任,有的是父子相传。祭祀活动每年两次,一次夏历正月初开始,直至二月初,每家必请艾勒哲,仪式较隆重;一次是秋后,不一定每家必请,祭典仪式较简单。春祭时,地上铺一毯子,上摆9堆粮食,每堆粮食上放一盏神灯(酥油灯),灯上缠绿、白、蓝3色布条。毯子上方摆一小方桌,上供一神杆座,中插缠着羊毛和各色布条的神杆,神杆多寡视各家主人的财富、地位而定,但须是单数。祭典时,点燃神灯,牵过一只公绵羊,由专人或艾勒哲一刀刺入羊腹,伸手掏出羊心,名为攥心羊。将羊头割下,连同跳动的羊心一起置盘中,献于九杆一座之间。艾勒哲手持一勺舀祭品中的奶水、酥油等向上扬撒,口中念念有词地围绕地毯转圈,几个助手随声附和,重复艾勒哲所念经文。其内容主要是赞颂苍天和诸神,祈求神灵赐福,保佑人畜平安。念毕,立即将神灯推倒,观察灯花预卜该家本年中的吉凶祸福。若有不吉,或祸事临头,则告诫主人于某月某日请喇嘛念经消灾。

猜你喜欢

  • 译吁宋

    秦时西瓯越君。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发卒50万,分五路守五岭,令尉屠睢击西瓯越人。他率族人奋起抗秦,后为秦军所杀。其族人夜破秦营,杀尉屠睢,以报杀其君之仇,并使秦兵“三年不解甲弛弩”。

  • 平夷碑记

    碑名。原碑在云南丽江(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的石鼓。清嘉庆八年(1803)九月,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立。碑高122厘米,宽60厘米,碑额四字,篆文;碑文12行,右行,正书。内容记述云南省丽江府维西厅(今

  • 思南王

    傣语作“混诺罕”。傣族对麓川思氏政权历代统治者的通称。滇西一带傣族传说,麓川的第一世思南王是白虎转世,数百年间,其地曾出现过数个能征善战的领袖。据说瑞丽广贺罕就是王宫所在处,此地在一小山丘上,周围数里

  • 图墨德达尔罕岱青

    ?—1591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又作图迈达尔罕岱青,汉文史籍译作土昧阿不害、土麦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阿穆尔达喇达尔罕长子(一说为次子)。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初受

  • 化隆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部。治所在巴燕镇。地处黄河流域,为青海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属西羌,南北朝时设郡县。唐于其地置廓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历为唐、蕃交战之地。宋时唃厮啰于此建立政权。元初为吐蕃等处宣

  • 泽旺

    清代小金川土司。藏族。金川土司汤鹏之子。乾隆七年(1742),袭职。大金川莎罗奔为夺小金川地,以女阿扣妻之,次年,复以兵围攻,夺取印信,据其土地,经四川总督檄谕始归还所掠。后其妻阿扣私通良尔吉,土司印

  • 岑毓宝

    1841—1897清朝地方官员。字楚卿。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壮族。西林县团总岑苍松之子。青年时助父于地方组织团练,后随兄※岑毓英带团练入滇助清军镇压当地各族人民起义,封知府。同治二年(1863)三月,

  • 乌厉温敦

    匈奴大臣。左大将乌厉屈之父。隶呼韩邪单于,任呼遫累(匈奴官名,《汉书》又称其为呼遫累单于)。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见匈奴内乱,争战不休,率众数万人南附汉,封义阳侯(一作三年封),食邑1500户。四

  • 绥靖城

    古城名。又称塔尔巴哈台城。位于塔尔巴哈台楚呼楚(今新疆塔城县地),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参赞大臣阿桂奏建。城周2里7分,高1.8丈。设3门:东翔和、西布悦、南遂亨。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扎。有满营

  • 朱弩佉苴

    南诏军士名。南诏国王及诸镇大军将随身护卫亲兵,系从※罗苴子中挑选的优秀者,手持红色弓弩,腰扎皮带,因而得名。